心地说他要是知道这孽障干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早把她掐死了。
皇帝也没什么情绪波动,只说了一句:“哦,我以为你们杨家有人想效法吕不韦呢。”
老国公一听,脚一软,就跪了下去,痛哭流涕:“陛下,杨家世代忠良,臣追随先帝出生入与,又跟着陛下南征北讨,臣及杨家对太元、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绝不会干出任何有负陛下之事!请陛下明鉴!”
说完,匍匐在地,头重重磕在地上。
皇帝看了他一眼,喜怒丝毫不显,平平静静。
他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一直不发一言的韦丞相,见他汗涔涔,眼直直,都有点被吓失魂了的样子。
皇帝见他这样,先是一烦,后是一叹,把这样一个人架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也真难为他了!
......
桓帝让这厮先是任尚书令,后再升任宰相之位,并不是因为他多有才,反而是因为他的无才再加上他胆小怕事的性格为加持。
没有魄力和主见,这种人成不了大事,皇帝要的宰相,正是如此。
这听起来很诡异,别人都要足智多才的丞相,而这桓帝干嘛却一反常态,要一个又草包又怂包的人当丞相呢。
因为他要架空丞相之职。免得朝堂除了君主外,一人独大。
所以,他提了这么一位人当了丞相,又提了自己的心腹:因功劳而承袭了国公之爵位的应国公,当了尚书令。
但是此刻他看到这丞相吓成这样,他心中又有点郁闷,这新丞相,是否太没用了一些!
他问:“对这事,丞相大人如何看?”
似乎吓懵了的丞相,听他忽的叫了自己,竟抖了一抖,像忽的从梦里醒来一样,跪在国公旁边,颤着音:“回,回,回陛下,臣,臣,臣认为.....这事,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