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白骨观、夜叉门一般的门派,但听了风闻阁的介绍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而是一种变化后的“宫观体系”。
所谓的“宫观体系”,承自圣唐年间。
当时的道门一改之前,开始和世俗朝廷联系得紧密,不少道宗玄门都不再飘离于世外,选择入世修行。
各地官府也都为入世的道门修建了山门驻地,小的叫观、大的叫宫,驻守有个个道门中人,方便道门降妖伏魔、教化世人、选拔修道种子。
道童、道徒、道士、道师……一众称呼也是当时定下。
其中筑基境界的道士是真正踏上了修道之人,有资格传道,可以建立道观,遗留一脉修行。
金丹境界的道师又叫“大道士”,乃是有望长生之人,有资格教授道士,可以弘道天下,修筑有道宫。
但唐灭千年后的当今现世,“宫观体系”却是有了不同。
“道观”方面没有变化,依旧是个道士就可以搭庐建庙,能在各地降妖伏魔、给凡人传道受业,属于小门小户,一脉单传。
可是“道宫”则是发生了大大的改变。
圣唐年间,不少的宫观是同属一条道脉,或是存在香火情,道观方面有资格、也有义务将门下修道种子推荐进道宫中修行,乃至于成为继承道脉,成为真传弟子。
宫观者,仅仅相当于道宗玄门入世的枝干、开设的大小分号而已。
但经历过圣唐破灭之后,天下道脉断绝无算,情况已经大大不同。
“道宫”者,不再是道宗玄门的分号,而是道人们捡拾、继承起圣唐年间的各个道统,重新构建的组织。
就拿洱海道宫举例。
其大体的框架还是和圣唐年间一致,但在组建之初,在外,其和朝廷的关系更近似于官学;在内,道宫中的道人们地位平等,更近似于论道交流的场所。
只是经过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