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没领到过月工资,一旦兵变怎么可能不从者甚众?
朱厚照也是看到席书的第二封奏疏? 被这情况气得浑身发抖,才决定全力支持王渊整顿边务。当初跟随皇帝一起打蒙古小王子的士兵,竟然是多年不拿月工资的饿兵? 这让皇帝如何不愤怒?
朱厚照当年亲自坐镇边疆? 让江彬清查兵额、补发粮饷? 也就补发了半年的月粮而已,江彬等人还从中贪墨了一些。
席书负责整顿大同边务,真是压力山大? 他哪有钱给全镇官兵补发十四年的工资?
清田之后再分田? 确实能够笼络部分士卒,可又如何能跟十四年工资相比!
席书把城内本地武将叫来,命令道:“约束各自部下? 但有附逆从乱者? 若不能自行解决? 那就自杀以报陛下吧!”
副总兵李瑾连忙跪地:“若有差池? 卑职提头来见!”
当夜? 大同左卫城四处火起? 都是下级军官带兵闹事。
朝廷与高级武官的清田矛盾,已经被兵变转为闹饷活动。大同那边的高级武将虽然暗中撺掇,但兵变之初就逃跑了,今后追查起来也难以责罚,顶多治一个御下不严、玩忽职守的罪名。
城楼置一太师椅? 席书按剑坐于其上? 对城内的火光视若无睹? 只让部下防备城外乱军偷袭。
闹将大半夜? 城内兵变总算平息,城外叛军的几次夜袭也被击退。
翌日,席书没有守城? 而是带着豹房士兵出城结阵。
豹房六营,只调来两营,总共八千余人。
而叛军那边,虽然兵力超过两万,却严重缺乏中高层军官。便是首领朱振,都是被强逼而来的,根本不愿与中央军打仗。至于那些中高层军官,在唆使士卒兵变之后,就第一时间逃跑了,闹完了他们再回来就是。
被草泥马当众喷一脸的英国公张仑,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