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力加损之,皆非良知的本来面目……如何致良知?吾师阳明公曾言,应当有戒慎恐惧之功。我认为,阳明公的戒慎恐惧,便跟程朱二贤的主敬、持敬、居敬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存天理、灭人欲……”
听到这里,聂豹瞬间皱起眉头,他觉得邹守益在曲解阳明心学。
又认真听了片刻,聂豹都懒得过去辩解,直接选择跟王渊辞别离去。
明代中期的阳明心学,虽然流派众多,却被后世研究者归为三派,即:王门左派、王门右派和王门传统派(日本研究者则分为:归寂派、修证派和现成派)。
王门左派以泰州学派为主,创始人是王艮。
为啥叫左派?因为太激进。民用即为道,对老百姓有利的就是道,每个人只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在践行大道利国利民,就连商贾合法经商都是在践道。
而王门右派以归寂派为主,聂豹正是代表人物之一,只不过他目前还没开宗立派。
聂豹认为,天理应在寂灭静虚中寻找。他这派是要做圣人的,吾日三省吾身,修身治国平天下。认为匡扶社稷、救济万民,只有士大夫能做到,每个士大夫都应该修身持正,先约束自己,再去感化别人。
至于王门传统派,代表人物即为邹守益。他们首先承认程朱理学,再于理学基础上发展心学,相当于对程朱理学的改良。
右派遇到传统派讲学,能听得进去才怪了!
历史上,心学发展到晚明,又出现一个修正派(东林派)。东林派跟王门右派的思想非常接近,都是“尊德性”。只不过嘛,实际操作当中,很多东林派都是让别人“尊德性”,自己有德无德就很难说了。而以聂豹为代表的王门右派,是自己践行道德,再去感化万民。
至于王门左派,后来发展出“狂禅派”和“实学派”。
狂禅派,似儒非儒,似禅非禅,主张打破一切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