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弗朗机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弗朗机(4 / 6)

海军的实力暴露无遗——以百对四而不能胜,若三宝太监复起于地下,当痛哭流涕。

然而,马六甲殖民当局的报复并未成行,因为当时武装商船主都认为战争并没有贸易重要——有那工夫去中国沿海收走私犯的货物多好,何必动刀动枪,让大家都没生意做?

于是,嘉靖时期,“闭关锁国”的大明将海外贸易之利全数扔给了走私犯和葡萄牙人,大明和殖民者相安无事数十年。直到朱翊钧在本时空带领大明复起,双方在缅甸的勃固,才进行了第二次半官方接触。

而这次接触,葡萄牙人在没有看到大明海军的情况下,尽管对陆军攻略缅甸表示了敬意,但对于一个海洋帝国来说,存在一些若有若无的优越感也很正常。

......

罗明坚发现了罗万化的不满,站在他的立场可以为果阿总督解释一下,也可以不解释,因为他并非果阿殖民地的官员,而是一个传教士。

虽然罗明坚在果阿影响力因为耶稣会的原因影响力很大,但他毕竟并没有殖民地官方身份。因此他在犹豫,是否要接罗万化的话头,接过来就代表着他从一个信使变成了半官方的谈判代表,而这只会增加罗明坚到大陆传教阻力。[注2]

西方世界的殖民过程一直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很难说财富和宗教哪一个在殖民过程中起到了更大的驱动作用。一言以蔽之:“葡萄牙在亚洲的海洋帝国——是一个浇铸在宗教模型中的军事和航海结合的事业。”[注1]

面对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地区,传教士们是很乖巧的。“圣.沙勿略”在后世得享大名,就是他认识到在东亚的传教必须灵活性和原则性兼顾,而“传教士们应对当地的文化要有所适应”正是他的核心思想。

后世东亚基督徒给予沙勿略的超凡地位,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是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来判断他的行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