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主客双方穷苦百姓一起打倒豪强的双赢,而是流贼与土著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粮食和生存权,你死我活的斗争!
大道理不必多讲,董宣相信,站在敖仓这大粮仓上,士卒们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为了黄灿灿的粟米,为了能让自己和家人在冬天里活下去。
“也为了维护大乱后,由皇帝及一干将相,苦心营造的新秩序!”
……
赤眉对敖仓的进攻并不顺利,几度冲上敖山,又屡屡被从上面赶下来。
“魏军果然比新军、绿林难打多了。”杨音记得,樊崇派人来提醒过他,说魏军和他们之前打过的绿林、新军都不一样,敖仓确实是硬茬。
但“五公”杨音却没有气急败坏,一切都在他预想之中,既然速取敖仓无望,他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敖仓西南方的广武山。
“敖仓被攻,马援当真不派兵来援么?”
可不就巧了么?两位钓手凑巧用了同一个饵,杨音也欲用兵家必争的敖仓,钓“避战”的魏军出来,实现“围点打援”。
杨音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敖仓与荥阳之间的主要交通,是甬道及广武涧,这条路能避开鸿沟边的赤眉大军。广武山作为道路屏障,也是方圆百里内的制高点,山上有两寨,分别是汉王城和项王城,斥候发现,魏军也在那布置了兵力。
但却不知道那里有多少军队,反正赤眉的分卒被打退,没试探出来,这些藏于山城营寨的魏军居然连烟灶都不点,让人无从判断。
看来马援是分兵在三处,敖仓、广武山、荥阳,说好听点是互为犄角,说难听点就是一字长蛇阵,首尾难以相救。
“打蛇要打七寸!”
杨音能混上赤眉五公,也有些能耐,七年的仗没有白打,只道:“我先带四万人攻敖仓,引诱广武山魏军来救,缠斗于平川。一旦彼辈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