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多数驻外,在京中势力几乎支立不起来。
同窗是挖心掏肺,就怕孙奇跳进火坑!
可这火坑,孙奇还非跳不可了,然后,容棱某日回府时,就在镇格门门口,遇见了这位新晋的榜眼大人。
再然后,这块狗皮膏药,都尉大人就怎么也甩不掉了。
直到后来,渐渐的,朝中就有小道消息传出,说三王爷拉拢了文臣,不知意欲为何。
对于这种流言蜚语,容棱并不关切,但却终究,招了某些人的忌惮。
不过半年,边境有乱。
容棱再次挂印上阵,前往增援。
而这次一去,便是一年。
再回来时,孙奇已不见了。
下人禀报,容棱才知自己走后不久,孙奇便被排进了大理寺。
孙奇这人也是争气,一个小小的大理寺辅卿,原本毫无立功的可能,他却因在一桩大案中,找到极重要的线索,一跃成为京中红人,连皇上都在朝上夸了一句,孺子才也。
按理说,立了功,该有嘉奖。
是的,的确有嘉奖,嘉奖就是,升官!
由原本的五品大理寺辅卿,升成了三品古庸府府尹,即刻上任,不得有误!
五品升三品,明着的确是升了,但这京官和地方官,哪里能够一样?
这分明是明升暗降,自此,孙奇在古庸府,便再无出头之日。
容棱对这孙奇并未有太多关注,但从下属的言语中,容棱不难分辨出,是因为自己在边境作战,连连告捷,大胜而归,这孙奇,才倒了大霉。
京中但凡有点心眼的,都“知”孙奇是容棱门下之人,在容棱回京之前,将这有前途的助力孙奇支走,无疑,是某些人斩草除根的一种手段。
而这某些人是谁,容棱不需猜想,便已知道。
到底算是自己害了孙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