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唐风流小地主 > 684 兴国寺

684 兴国寺(3 / 4)

早就要荒废了。

兴国寺也是小寺,前后不过三间殿宇,即便是寺庙之中最重要的大雄宝殿,却也显得破败。就连那泥塑的佛祖塑像,不仅彩绘脱落,就连泥塑本身也早已损坏了不少。

但这兴国寺,香火不旺,周围的村民也没什么浮财,故而愈发的衰败,更没有僧人愿意接手这座寺庙。

而那位正道和尚,却是手持宗正寺颁发的度牒与文书,前些时日去杜曲县县衙,办理了寺庙的交接手续。

大唐的寺庙住持可不是谁都能当,必须经过宗正寺的认可,授予度牒与文书才可接管。宗正寺不仅管理皇族,也负责管理天下的僧侣道士。

凡是寺庙,便有庙产。而寺庙的庙产官府即不收税,也不能盘剥。算起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但兴国寺却是不同,因为这寺实在是太穷了,香火也不旺盛。

即没有田地,也没有佃户,更没有浮财。

唯一属于庙产的,仅仅是寺庙后方,一座鸟不拉屎的破石头山而已。

也正因为兴国寺太穷,故而也没有僧人愿意到这寺庙来当什么住持。

杜曲县县令得知有僧人接手兴国寺,也懒得多问,只是让县衙里的书吏,给那僧人办理了手续,那座破败的兴国寺,便属于这位法号正道的僧人了。

正道接手兴国寺,半个月之后,却忽然开始在长安城中大肆招募工匠,准备重新翻新寺庙,并且放出话要给佛祖重铸金身。

于是原本不起眼的兴国寺倒是热闹了起来,每日里都有工匠出入,还有马车运来各种建筑材料。

这事自然从夏侯村开始议论,接着很快传到了县城之中。杜曲县人人都在议论,那破落不堪的兴国寺,为何如何突然有了钱,居然能花出大笔铜钱翻新寺庙。

有去进香的香客好奇询问正道住持,但那住持却只是笑而不语,这更引得众人议论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