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营初建时,正是大明最强盛的开国初期,因此三营颇有战斗力。
但是到了土木堡之变,事情发生了转机,当时不仅是皇帝被抓走了,就连勋贵也少了大半,三大营也在土木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
景泰朝时,兵部尚书于谦为护卫京师,抵御鞑靼人入侵,因此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
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京营规制至此一变。
后,十团营多有改变,随着朝臣更迭,天顺年间罢十团营。成化初,复十团营旧制,二年又罢,三年复置,且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十二团营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各团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时人称为“选锋”。
而朱载坤登基之初,朱载坤欲增兵北疆,选拔十二团营的勇士,但是也仅选出六万零五百锐卒。不得已调边军数万人入卫京师,名之“外四家”。
后来朝廷又立东西两官厅,东官厅操练正德初所选官军,西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操练。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
这些兵源上的问题还好说,大明人够多的,随时可以补充,但是京营的问题却是不好解决。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吃空饷的问题,自从大明越来越稳定,为了避免藩镇等问题,大多数的勋贵都被送去了京营养老了,所以京营就成了某些人养家糊口的营生了。
所以京营逐渐的就像是江南的卫所一样,空额无数,那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若是以前,因为其中牵扯甚大,朝廷并不敢轻易的动京营,但是此时却不一样了,通过武宗皇帝和朱载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