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偶尔小聚还能找到激情,可关系明显不如住在洛杉矶时候亲近,现如今有时一周才会通一次电话。
时间进入1991年的六月份。
关于内地遭遇特大洪灾的消息,陆续传进陈林芝的耳朵里。
数千万人被洪水灾害影响,上百万人的房屋被洪水毁掉,导致无家可归。
陈林芝的出现影响了许多事,但自然灾害显然不受控制,高博学打来电话询问捐款事宜,他当即决定先捐六千万人民币,另外再采购一批救援物资,包括帐篷、救生衣、橡皮艇等等。
差不多把m·o·m连锁服装公司的账面现金掏空了,陈林芝并没有心疼,转而开始考虑起另一件事。
倘若没记错,千禧年之前还会有一次大洪灾,算算时间也就是几年后的事,另外还有地震、海啸等等,如此想来陈林芝猛然发现,自己能做的好像不光是通过记忆去挣钱,还可以帮助到许多人。
就比如几年后的洪灾,让陈林芝记起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座大坝不仅发电量巨大,更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人为调节长江水流。
难得对基建领域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之前一直有人劝他投资机场、投资高速公路和码头,陈林芝都不太感兴趣。
然而三峡大坝不同,它不仅有可能源源不断贡献利润,也有机会让他趁机积德,做做好事,一举两得。
洪灾消息不断汇总到他面前,待在洛杉矶短暂思考两天后,陈林芝终于下定决心,专程让高博学去一趟北边,找人聊聊投资建造一座三峡大坝的设想。
按照陈林芝初步得到的消息,关于三峡大坝的建设想法一直都有讨论,只不过涉及到众多人员安置问题,开支也过于巨大。
人员安置不是问题,对岸的人员调动能力举世无双,问题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