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公社人口不少,总的加起来也有二万多人,这一下就能有几千劳动力富余,再说了搞了家庭联产承包,家里粮食多了,那这群半大孩子吃饱了,精力充沛。
不干点活太浪费了,没事做做一次性竹筷子,赚点钱当学费也挺好,李栋算是积德行善了。
那到时候李栋完全不用担心,一次性筷子合同问题了,一分一双对于国营竹编厂的职工来说,没啥吸引力,甚至对路口公社和韩家庄竹编厂同样吸引力不大。
可对于现在农民呢,那可不一样了,一分钱能买一颗糖果,二分钱能买一盒火柴,五分钱,一毛钱那家伙就能买盐,买酱油了。
这时候农民一天才有多少收益,尤其是现在地里农活还是不少,干完活,一天没多少空闲时间,别说出去赚钱了,现在好了,一次性筷子好弄。
有柴刀,有竹林子,这就能干,干完农活抽空制个十双,二十双不是难事,一毛二毛不嫌少,一月下来几块钱,要是空闲多一些,一天四五毛也不是没可能。
这家伙干农活之余还能一月十块八块收益,这件事不太好幸福好吧。
这一想,即使一分钱一双,这订单也不是鸡肋,至少家庭联产承包推行,里山,路口和梅街几万人,只要十分之一的参加进来,这订单就能搞成香馍馍。
这就是李栋的底气,有了这些底气,李栋才敢接手订单,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理想状态基础上的。
好在李栋还有一条后路,姚远这些人,私人,个体,这也是李栋机会。
国营集体看不上的东西,对于私人,个体户来说却是香馍馍,一次筷子订单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大肥肉。
这些李栋都没说,梁天没问,合同签订下来,梁天心情大好。
“走,跟我去和高书记说说这喜事。”
“梁书记,我就不去了。”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