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范公堤 > 第九章 上忠于国

第九章 上忠于国(5 / 9)

子钱”是常规提成税,晚唐五代沿袭而来,本路“逢千退五钱”即才千分之五,其他路千分之十、千分之二十几,甚至三十几的都有呢!“敖底盐钱”讲嘛是因压库必须得收的,“盐司官吏费”是公使费,这两个也本无规定比率,本路收得也不算多,“给降本钱,若以一万缗计,敖底盐钱和官吏费总在千缗左右”,还好,还好!

范仲淹皱眉问那这差的钱怎么处理,难道少付亭户一成吗?汪亥忙解释盐场的账本来就不是一斤对一斤,受纳的价钱朝廷也没有硬规,而是一本总账,每年总拨盐本钱三万至四万缗间,按八大盐场六十至六十八万石计,但还有纳耗,还有草荡钱、柴租钱、箩宛钱、常例钱、局次钱、倒灶钱、文凭钱等收支,本盐仓尚未有亏损过,也没有拖欠过盐本钱,不少盐仓付不出现钱就打“凭由”,就是兑换盐本钱的期票,一样能运转呢!

“总账?”范仲淹越听眉头皱得越紧,索性夺过账本细看。结果越看越是心惊,盐户遭受的克扣简直难以置信,什么“厅用钱”是专备盐官送礼宴会的,什么“花带钱”是盐官任满调迁的旅费,什么“批历钱”是盐官批转巡盐历的费用,连巡查私盐的兵卒都要收“过水常例钱”,真是千头万绪,举不胜举。收来的这些钱,各级盐衙大肆购买什器,随意吃喝宴饮,尽情挥霍浪费,还有送礼贿赂,所以蔡慎走时装满一大车,所以盐仓监府邸豪华壮阔,所以衙门里四十多个衙役个个衣履光鲜脑满肠肥,点蜡烛只当寻常!

抬头望过去,仓库门口的空地上不知何时排起了长龙,来卖纳盐课的亭户们小心翼翼地护着盐袋,翘首引颈地张望。钱三娘牵着两个幼丁,不停地侧身轻哄“就快到了,领了钱就去买麻花”;董二家的背着盐袋压得背都驼了却不肯放下,满头大汗地等董二招手;许二百九右手拎了两袋,左腋下夹了一袋,肩膀一高一低也罢了,有只苍蝇嗡嗡地围着他脸上转,他只能吹气瞪眼地赶“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