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不起来,更不要说是对敌了。
俗话说得好,一分长一分利,一分短一分险。
如今场中二人,一人使长枪,一人使短锏,看起来对薛承还是颇为有利的。
但是扈舸一身蛮力,一双短锏更是使得出神入化,绝对不容小觑。
薛承虽然也从小习枪,跟扈舸比起来到底还是年轻了些,尚未到体力和经验达到完美结合的巅峰时期。
扈舸催马上前,一双短锏闪着寒光直取薛承要害。
薛承向后撤退,手中长枪灵活地一挑,立刻化解了扈舸试探性的攻势。
他这一枪挑的角度十分刁钻,若非扈舸基本功扎实,双锏怕是都要被挑飞上天了。
扈舸微微眯起眼睛,重新上下打量了一下薛承。
长枪虽然是木杆,但是因其粗长,再加上沉甸甸的铸铁枪头,分量绝对不轻。
臂力稍差的人,怕是连枪头都抬不起来。
但是想要使得一手好枪法,空有臂力却是绝对不够的。
要把长枪耍得如臂使指,灵活灵动,靠的却是腰腿之力。
所以单看薛承这一招,就知道他应该是从小练枪,已经颇有几分功力在了。
扈舸收起最开始的轻视之心,全神贯注地迎敌。
不远处围观的西夏官兵都傻眼了,扈舸大人可是他们西夏第一武士,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他这样重视对手了。
就在二人还在互相盘旋试探的时候,薛承带来的人马已经陆陆续续抵达。
一边是薛家军,一边是西夏兵,或多或少都能在对面找到几个眼熟的,交过手的,或是被对方伤过,或是给对方留下过伤口的。
可以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
就在气氛慢慢发生变化的时候,中央两个交手的人也终于结束了试探,开始一招比一招凌厉。
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