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跟对方握了握手。
谁也没提“举荐”的事儿。
………………
春节过后,天下最显眼的一面墙上,就挂上了许总手书的字幅。
“大干三百天!”
旁边是个黑板,写着五部电视剧的进度。完成一项便划掉一行,直至最终胜利。
1994年,除了央视,没有一家单位敢同时开五部剧。
去年赚了一千一百万,两部剧植入广告,没有花成本(对前文更正一下),今年照旧。
《甘十九妹》剧本还没出来。
《青衣》最贵,预算三百多万。《我的前半生》二百多万;《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二百多万;《那年夏天》最便宜,一百多万。
“山西那家剧团太贵,你再找一找,我们全片都在地方拍,务必给我压下来。”
“不是跟您说了么?江杉女主角……王志闻也有,对对!”
“五十万就挂个灯是吧?可以啊,具体的等见面会再谈。”
三个没名字的制片人兢兢业业,就为多省成本,多拉赞助。
乱嚷嚷间,传媒的过来了,问:“谁负责电视剧?”
“我!”
“我!”
“怎么了?”
“孔府家酒听说你们在招商,觉得我们广告拍的好,就顺便给你们投点钱。”
咝,这话说的!
邓洁蹭的站起来,仰着头质问:“投钱好啊,投多少?”
“有江杉的一百万,没有的五十万。”
妈耶,赵宝钢都吓着了,还没等说话,某位制片人问:“孔府家酒是曲阜的吧?”
“对。”
他抄起电话就打:“喂喂?别特么找山西了,找曲阜剧团!”
“曲阜没有?山东的也行啊!”
“哎老赵,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