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黑的时候,许非进到书房,开始构思小品编排。
刚有点思路,灯忽然灭了,估摸是临时停电,遂点了蜡烛。
他手里捧着厚厚的一摞资料,都是文艺部采集来的真实案例,一页页翻,连连惊叹,要不怎么说艺术源自生活呢?
像他开玩笑讲的,儿子在边防,老母亲思念成疾;媳妇儿马上要生了,丈夫在外面执行任务……还真的有!
“咦?这个不错!”
许非忽地眼睛一亮,发现一篇挺有意思的的报道。说一个警察小伙子,亲戚给介绍个对象,相了两次都没相成,一次是替照看妻子的同事加班,一次是突然有任务。
第三次时,小伙子又迟到,因为路上顺手抓了个小偷。
最后成没成他不知道,但这事例非常棒,而且他想起后世有个小品,“我不下岗谁下岗”那位演的。
讲一个疏于照顾家庭的警察,不得已带着个小偷,去跟妻子谈判……
完全可以改良啊!
就按照事例来,相亲相到第三次的小伙子,路上抓了个小偷,眼瞅着时间要到了,只能带着小偷去见相亲对象。
刹时间,许老师文思泉涌。
没写过小品,索性按剧本的形式写,删删改改,增添了不少原创内容,也更符合时代特征。
刚好给《便衣警察》演,胡亚杰、伍玉娟、申君宜。
完成这个,赵老师的就好办了,《英雄母亲的一天》!
当然也得修改的贴合年代,尤其那个儿子的身份,一定要改成警察。
“……”
而许非写着写着,冷不丁想起一件事来——赵老师不识字!
老太太生在旧社会,自幼在戏班里,没念过书,学戏文都是口口相传的。
演车迟国国王的赵玉秀,在《西游记》再聚首时说过:都是自己一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