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根军周边官府的统计,其中称王的总共有十二个,大小三四百股,总数十三四万,波及整个南岭地区十几个州军……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乱,原因多种多样了。
首先,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上跟周围有些区别;其次,那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所谓瘴疠之地这个词,根本就是指着这个地区发明的;其三,不要说宋代,这地方自古至今就一直是个盗匪横行、民俗剽悍之地,往往哪个山寨哪家豪强不爽了,就直接反了。
没办法的,穷乡僻壤嘛……偏偏又在地理上属于华南的腹心之所,四面八方的盗匪待不住了就都往那里跑,跟太行山自古出土匪是一个道理。
历史上,另一个时空的明代中期,大明在北面犁庭扫穴,都不耽误它在后面一反十几个府,然后折腾多少年,何况是经历了靖康之变的眼下?
当然了,得益于之前坚守淮上、驻跸南阳、收复旧都等等卓有成效的努力,眼下大宋这个局面已经好很多了,从内患这个角度来说,也基本上只剩这个大窟窿了。
故此,朝廷上下,对最后一个平叛行动,都是当成一等一的大事来看的。而都省相公,也就是实际上的首相赵鼎了,也针对南岭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乃是让已经很疲敝的御营前军撤回休整,改换韩世忠与张俊一起南下,一个出福建,一个出湖南,再让广南两路的本地义勇军出两广,三路夹击,一起平叛。
但是这个方案立即遭到了枢密使张浚的反对,后者认为军队的往来调度会白白浪费时间,而岳飞既然已经到了南方,就应该趁着天气没有热到过分的程度迅速南下,抢在夏天到来之前解决战斗。
对此,赵玖又一次表达了对张浚的支持,但却同意了赵鼎的部分意见,最后下令,乃是让岳飞自己酌情决定带多少部队南下,多少部队回来休整,并予他权限,让他有调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