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绍宋 > 第三十一章 江东

第三十一章 江东(4 / 10)

,别人不知道官家作风,他能不知道?

可既然知道,为啥不能提前点拨一句呢?

把这个首秀……头汤的机会给自己,自己肯定比这个卖鸭子的做的更雅致也更稳当啊?

当然了,后悔是后悔,但是八辈子难得的机会,接下来,也没人再顾忌什么雅致不雅致了:

这个说,当年淮上抗金的时候他们家就想支援了,但官家胜的太快,没来得及,然后一直后悔,都后悔七年了,希望官家给次机会,他家能出三千套军衣;

那个说,每一期邸报出来,我们寺里都要组织学习的,早就领会官家的指导方针了,但因为寺里穷,也隔得远,素来报效无门……没别的,今年刚刚秋收,恰好有五百石新米入库,不如直接发给官库,明年还有五百石……除此之外,甚至还能联络其他寺观,给官家此行的随行士卒准备在扬州屯驻的军粮;

还有人说,他家里既没粮食也没衣服,只是在运河跟长江上走船,正好看到官府的官船残破,愿意出三艘乌漆大肚船出来给官府,好方便南方往北面运送官粮……

对这些知道感恩的扬州士民代表,赵玖当然是感慨不停,出衣服的,比出鸭子的待遇还高一点;出粮食的大宁寺高僧,直接御赐了法号,还让大宁寺得了扬州城内青苗贷的独家网点;送三艘大肚子船的,因为本身是扬州本地的才子,更是直接被点了同进士出身,收在御前做了秘书郎。

总而言之,随着这建炎御鸭的上场,那层窗户纸被点开,宴席瞬间活跃了不止一个档次,端端是与民同乐。

而接下来几日,这位官家如法炮制,只是每日接见两淮士民子弟,今日吃个进贡的肉松(肉松就是这年头被发明出来的),明日吃个进贡的海货,后日去大宁寺敲个钟……当然了,肯定要顺便做些类似于御鸭那种买卖……反正是停在扬州不动了。

只能说,好在扬州是如今天下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