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的地方,甚至要低头走过,气孔的周围,时不时就能看到一条条岔口,无</span><span>一例外,岔口的边缘都留下了闷油瓶独有的记号。</span>
<span>我们直向前走了十分钟,终于,前面的洞口没挤记号了,我和胖子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便朝它走了进去。</span>
<span>气孔没有大的改变,天然形成的气孔,造型都差不多,只偶尔会出现些不同的纹理,有些像云、有些像动物、有些甚至像人,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
<span>这条气孔比较长,我们大约走了二十分钟左右,这条气孔的旁边,又出现了另一条气孔,我问胖子怎么办,胖子想了想,道:“慢慢来,接着往前走。”</span>
<span>于是我们没管那个岔道口,便继续往前行,就在这时,探照灯的射程内,出现了一间墓室。</span>
<span>同样是一间漆黑的墓室,方方正正,造型跟我们休息的那间墓室几乎无二,墓室的中央,也摆了一具棺材。胖子显然对这个斗里的明器死心了,看了棺材一眼,骂道:“又是一个穷酸。”看样子,他连开棺的兴趣都没有了。</span>
<span>我们并没有走进这间墓室,而是站在气孔与墓室的交界处进行观察,因为如同子所说,几乎每一条气孔后面,都会发现墓室或墓道。</span>
<span>这间墓室是密封的,显然,这里已经到头了,如果估计的不错,这间墓室里,应该也有机关。</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