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唐末战图 > 第1050章 建设工地

第1050章 建设工地(2 / 3)

大,转而开始在整个中原各地,依托大运河,开始修造一系列的河流灌溉设施,从而将中原各大水系重新梳理一遍,形成灌溉、航运、防洪和渔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设施,范围也从原本的大运河扩展到周边各个州郡。

实际上这也是无奈之举,中原这地方和南方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截然不同,一年一季,而且产出也不高,导致了虽然土地广大,但是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即使此时补种,一者来不及,而来也弥补不了多少损失。

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索性将各地缴获的银钱等物全部送到江南,开始让严明统筹调拨粮食北运之后,转而开始为来年的农业发展做准备,将水利设施提前修好。

这种事情估计也只有薛洋干得出来,靠着南境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海量粮食储备,加上这几年岭南大规模开发,一年三季的收成垫底,导致了整个南境的府库都在源源不断北运之后,才能够支持数十万人数月的消耗。

说起来这些年,薛洋在让手下寻找增产的法子之后,水稻倒是想到了不少办法,而且从演州等地找到的良种在岭南各地传播开来之后,南境的粮食储备确实经得起这么大规模的消耗。但是这种办法仅仅限于水稻,对于北方的小麦、糜子和其他农作物,却始终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品种,以至于在山南道山地,始终无法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这也是薛洋最后选择放弃这景福三年最后小半年时间的原因,靠着老式的种子只怕这些百姓就算是熬到了收成,也未必有多少产出,还不如趁此机会将河道、水库修好,抢在入冬的时候种下冬小麦,还能核算一点。

也因此,在随后短短数月的时间内,不仅仅大运河沿岸无数的百姓云集,中原地区的各条河流也纷纷被工部专员带人搬到了纸面之上,大规模疏浚河道,同时在附近合适的地方修筑水库,这种笨办法在这个时代确实有用,至少水旱都能够靠着这些设施得到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