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他依稀记得,历史上朱全忠南下就是在亳州落脚的,现在自己可以提前一步屯兵在亳州附近,将他往北驱赶。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时溥率军沿着运河防御之后,亳州实际上的位置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占据亳州,才能够取代徐州和杨行愍的颍州连成一体,将黄巢势力沿着申州、光州寿州和亳州往北驱赶,逼迫他们进入中原,按照薛洋的原定计划,驱赶到汴州附近的中原腹地去,而不是靠近淮南道。如果真的将大决战的地点放在陈州附近,那么整个淮南道势必会遭受到池鱼之殃,自己为了防备黄巢,肯定要将淮南军主力全部调集上去,如此一来自己的实力等于就提前暴露了。
袁袭在薛洋点出亳州的位置之后就明白过来,所以跟着点头。淮南军最高统帅在这时候将目光定在了亳州方向,而此时已经决定南下的朱全忠却没有想过,自己未来的兵员地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落入了别人的罗网之中。事实上此时的朱全忠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中和三年五月底,孟楷被杀之后整个陈州局势风云变化之后,他只是匆匆决定南下,几乎所有的构想都是在路上和谢瞳等人商议的。此时朱全忠身边只有谢瞳一人,敬祥和李振等人都未曾出现,不过对于大的战略方向,朱全忠本人也很有见识,再加上谢瞳虽然精熟于政务,但是对于军务也很熟稔,所以对于南下剿灭黄巢,朱全忠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也有自己的考量。
“明公这是打算以战养战了?那该如何处理和河中王重荣的关系?”因为朱全忠是通过王重荣向朝廷投诚的,其本身和王重荣关系还很好,二人之间没有竞争的关系,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协同作战过。特别是在朱全忠被册封为宣武节度使之后,王重荣更加对这位来自黄巢阵营的投诚者另眼相看,临出发之前还赠送了他不少粮草兵器。
“先去宋州落脚再说吧,王重荣虽然和本将关系莫逆,然则这都是有利则聚,无利则散。我军一旦距离河中过远,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