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商议下一阶段如何发展工商的时候薛洋都没什么兴趣,反而死死的盯着军队这一块。舒州军目前的人数已经快要突破四千人,除了整编了太湖县的厢兵和此前俘虏的府兵精壮之外,更多的还是受惠于新政而积极参军的青年。在陆翊的大力整编操训之下也一点一点追上老兵的步伐。
“此乃是袭所书,主公觉得有何不妥?”袁袭有些奇怪,最近数日薛洋显得有些心神不定,他原本以为是在想着陈潇潇等人,所以他已经准备陈烨派人去将陈潇潇的那个女子作坊搬迁到县城附近,这样陈潇潇也就可以和薛洋朝夕相处了,但是此时看起来情况却似乎不是他想的那样。
“太湖新政,惠及穷苦百姓,给万民以生机,消外姓之怨愤,此舒州军立军之宗旨。舒州军为国为民,致力维护太湖县繁荣安定,立志扫除不平,上报郎君之大志,下慰黎民之众望。如今燎原之势渐起,诸儿郎当勠力同心,携手征程,为我大业尽心尽力。”薛洋一边念叨一边苦笑道:“军政融合在一起隐患颇多,为何军师还要将军政放在一起写呢?”
“写可以这样写,但是做不是一直按照主公所言军政分离吗?”见到薛洋似乎钻进了死胡同,袁袭道:“对于百姓而言,军政分离离他们过于遥远,他们只需要记住一点,有了舒州军之后,他们的生计变得更容易就够了。只有百姓能够获得好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支持我们,支持舒州军。”
袁袭对于军政分离的理念理解的很透彻,准确的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末,只要是有识之士对于节度使制度军政合一的怪胎都会深恶痛绝。虽然这和薛洋所想的不一样,但是想了想之后倒也没有在这上面纠结,反倒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忧。
“主公的意思是黄巢乱军有可能会从池州渡江朝我舒州而来?”薛洋说出自己的担忧之后直接让袁袭一下子站了起来,“应该不会吧,碗口城等地的守军不是一直在严阵以待吗?这一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