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像个要饭花子,苏觉明不禁笑道:“论持家,旗人还真比不上我们汉人。”
韩秀峰微笑着点点头,想想又放下茶杯道:“他们之所以认捐是想让自家子侄能在我河营谋个差事,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既能光宗耀祖也能以此保住家业。毕竟我河营本就是拱卫京畿的,不会像各镇那样被抽调去其它地方平乱。”
想到那些士绅不但有的考取了功名,有的捐了官身,苏觉明禁不住问:“四爷,他们这是想文武并进,想染指兵权!”
“不许瞎说,人家这是慷慨解囊,保家卫国。”
苏觉明猛然意识到说错话了,急忙笑道:“对对对,保家卫国。”
在泰州时就是这么干的,韩秀峰不认为有什么不对。更何况就算不依仗那些士绅,那些士绅一样会办团练,连朝廷都在不断往各省派团练大臣,不管静海还是上海、扬州等地方全靠士绅们召集的乡勇平乱,给本地士绅点甜头,让他们出钱出人没啥不好。
正寻思等兵勇正式入营之后先操练几天,再呈文道署请吴廷栋从士绅们送来的那些子弟中校拔一批把总、额外外委,大头竟领着本应该在京城的小山东进来了。
“四爷,这一路把我给赶的,可算赶在肃大人前头见着您了!”小山东显然是骑马来的,站都站不稳,一边急切地禀报一边揉着屁股。
韩秀峰一边示意大头去倒碗水来,一边问:“哪个肃大人?”
“肃顺大人,伍老爷大半夜去的会馆,让小的赶紧来跟您禀报,肃顺大人今儿个奉旨来河营检阅。”生怕韩秀峰不晓得是哪个肃顺,小山东擦了把汗,又气喘吁吁地说:“就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前些天刚授工部侍郎的那位肃大人。”
韩秀峰在京城等着带领引见的那些天没少听黄钟音、吉云飞等人提过肃顺,想到那个宗室真如小山东所说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不禁问道:“伍老爷是咋晓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