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明和粱六二人全有家眷,今后要在海安巡检司衙门当差自然要把家眷接来。可二人又担心走后这差事会被人家抢了,在门口商量了一下,决定一个留在衙门,一个先回泰州去接人。
正值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际。
韩秀峰不但一口答应了,还让两个弓兵撑船送梁六回泰州,顺便帮他们把家小全接来。二人原本在绿营过得苦不堪言,营官甚至从来没把他们当人看,想到巡检老爷对他们这么好,竟感动的一连磕了好几头。
打发走他们,潘二突然想起件事,走进签押房道:“少爷,应该让粱六给苏觉明捎个信的。”
“捎啥信?”
“我们不光查获了十六船私盐,也缴获了十六条船,加上张二少爷差人送来的那条船,一共十七条。这十七条船也值不少钱。在海安能卖给谁,估计得去泰州才能卖得掉。”
不等韩秀峰开口,韩宸忍不住笑道:“船可是好东西,在里下河这一带没船可不行。不过你说得也对,大户人家有船,平常百姓虽想买却买不起,好像只能去泰州、如皋那些地方卖。”
“裕之兄,对泰州、如皋这些地方你比我熟悉,你估摸着一条船能值多少钱?”韩秀峰放下茶杯问。
韩宸沉吟道:“夜里我看过,你们缴获的那些船用的全是上好木料,船龄大多也不长,一条怎么也值四五十两。我们角斜不但有灶户灶丁,也有船户船工,对船的行情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潘二禁不住说:“就算一条船只值四十两,十七条船也能卖六百八十两。”
搁以前韩秀峰一定会毫不犹豫把船卖掉,但现在不缺银子,他权衡了一番,回头笑道:“长生,现在卖容易,将来万一想用船再买就难了。可就这么停在河边不但要派人看着,时间久了还容易坏。干脆留一条自用,剩下的全租出去,十六条船一年怎么也能收百十两银子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