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读书人的节操的了。
没有怀疑的,杨司锋可以想见,一定会有人将他杨司锋描写成为一个幸臣,是各种讨好卖乖以取悦赵佶才获得了上位的机会。
可只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只要他真的能改变一下大宋接下来的命运,世人如何评说他,他无所谓了。无数次面对他人的质疑,他都安慰自己说,只要自己问心无愧,管别人如何评价他呢。正如哪咤的电影中所说的那样,你的命,你自己说了算,你是妖还是魔,全在你自己的一念之间。
可就算这样,就算他已经弯道超车,实现了许多读书人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他还是觉得自己的步伐太慢了些。
或有读者说,杨司锋的这两年都是浪费的,作者你的节奏太慢了些。可是这是历史,历史是不能脱离现实的,这不是科幻也不是玄幻。所以,杨司锋不可能凭空的变出什么东西,利用两年的时间打下这个基础,他已经觉得自己不错了,他理应为自己点个赞。
随着他正式的进入大宋的正治舞台,正式的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也以自己治理梁山的成绩,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也标志着,他算是真正的在这个圈子中站住了脚跟。从此以后,只要他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不说青步青云,直入中枢,至少进入朝堂的部堂首员,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宋江自作主张的将安置流民的任务挑上之后,杨司锋的工作就只是配合他,给他配给一些人员和资源,再随着猪场和制药厂的全面展开,也标志着他的工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这时候他开始考虑,他可以有时间攀爬一下科技树了。
别以为他这两年都是歇着的,哪怕是在攻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他也在努力的凭自己的记忆,书写他初中或高中的数学、化学、历史等知识,甚至还包括一些地理的常识。
可是,梁山的读书人太少,胡铨等人可能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