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把以前经常怼自己的张叔夜从济宁府上提了上来,让他为副相,事实上却是代行宰相的职能了。
而张商英这个老狐狸,他大概早知道满朝的文武都不堪用,他仍乐此不疲的在钻研那些奇技妙巧,就比如前不久杨司锋送给他的那轴承的图纸,他就不信,倾将作匠的全部的财力,他就不能把这个做出来。
至于朝政的事务,他知道靠这些人是不行的,赵鼎爱干成什么样子,由着他们去折腾,反正我张商英负责背锅,可要让我来擦屁股,我张商英也不行啊,谁行你让谁来。
气得赵佶差点直骂张商英是个老流氓了,可看在他给自己送上来的新奇物品,以及为皇家赚了不少钱的份上,赵佶还只有暂时忍着他了。
张叔夜抽杨司锋也是有道理的。
虽然经过李清照的指点了之后,这家伙的写作水平是有了不少的提高,可是,相比大宋朝的文人来说,他还是有差距的。
许多名气更大的才子们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考中呢,他就敢保证自己能考中?虽然说做人是要自信一点,可自信得过了头之后,他就是自负的了。
张叔夜当然喜欢自信的小伙子,但对于太自负的小伙子,他可一点都不喜欢。大宋朝能走到今天,还不都怪蔡京那帮只会吹牛皮却啥正事都不能干的家伙们给害的?
当然,如果还是以前的话,杨司锋也不敢打这包票了,可是,当听说三皇子,也就是他的三舅哥赵楷也要和他们一起参加科考之后,许多已经尘封了的记忆,似乎苏醒过来了。
倒不是他真对宋史有多深的研究啊,貌似,以前特无聊的时间,他还真看过这个事情为背景的一个肥皂剧。
“老师,不是学生狂妄,学生只是直觉觉得,今看科考的题目,不外乎学生让老师评点过的那些,不只学生本人,其它十位同窗们也反复的练习过,只要考题不外出这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