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说,写小说的文笔,和很多人理解中的文笔定义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可能在很多人固有的认知中,文笔好,就意味着辞藻华丽,出口成章,令人一看就生出惊艳之感。
这种认知不能说是错的,至少一些讲究辞藻华丽的诗歌什么的题材,是可以这么判断文笔。
但这个标准放在小说这个行业的话,就错得太离谱了。
于小说而言,华丽的辞藻,多数时候都不是优点。
因为它会让读者的注意力总是被那些华丽的辞藻所转移,而难以集中在小说的人物和剧情中,会让一本书的作者存在感显得太强。
可一本小说,真正应该被读者关注的,应该是书中的人物和剧情。
作者本人的存在感太强的话,就必然会频频令读者有出戏的感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会很差。
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庙……
不对!
是很久以前,孙全对文笔的认知也有那样的偏差,也曾一度很追求自己行文中的辞藻是否足够华丽,足够证明自己的文笔。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才有意识地慢慢改变自己的行文方式。
从那时起,他就学着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讲故事,不再炫技式的展现自己的所谓文笔,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砌。
也是从那以后,他的作品书评区,夸他文笔好的帖子,也渐渐多了起来。
就像今晚薛子涵看他这本新书的感觉,看着看着,眼前看到的仿佛已经不是文字,而是脑海中联想出来的一个生动活动的故事,一个个生活化的画面,还有每个角色人物说话时的声音。
对于没有看过小说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一个沉浸在小说世界的人的。
会觉得一个在看小说的人,看着看着忽然笑出声,是有病。
也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