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小看允熥了!”没想到老朱先是夸赞了一句,随后又纠正道。
“小看允熥了?”朱标闻言也是一愣。
“不错,允熥虽然有些冲动,但如果真坐到朕这个位置上,他就会明白权衡利弊的重要性,所以到时他就算是再怎么生气,也会考虑一下利弊平衡,再加上旁边有李节看着,估计最后也会和朕有同样的做法。”
朱标听到这里也默默的点了点头,如果只是朱允熥,倒还不能确定,但加上李节就不一样了,毕竟李节可是朱允熥的亲姐夫,如果朱允熥做了皇帝,李节肯定要全力相助于他。
“你再说说允炆!”老朱这时忽然催促道。
朱标当即醒悟过来,于是想了想再次道:“允炆性子温和,遇到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太冲动,到时应该还是以安抚人心为主,比如像父皇一样,下旨增录北方士子,以平息北方士子的怒火。”
“连朕亲自下旨,张信等人都敢以陋卷蒙蔽朕,你觉得允炆到时会不会遇到同样的情况?”老朱却忽然开口反问道。
“这个……”朱标闻言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连老朱的威望都压不住这些读书人,更别说朱允炆了,而他也不知道朱允炆到时会如何应对?
“标儿,朕记得允炆与黄子澄等人交厚吧?”老朱忽然再次问道。
“的确如此,不过父皇为何有此一问?”朱标听到老朱的问题却有些不解的问道。黄子澄之前被贬到松江府,不过后来表现还不错,现在又被调到吏部任职,平时与朱允炆也多有走动。
“哼,黄子澄就是江西人,另外几人也大都是江南一带出身,他们与张信等人本就是一伙的,如果允炆当政时遇到这次的科举案,你觉得黄子澄等人会如何劝说允炆?”
老朱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恼火的神色,现在他对这帮儒生简直厌恶到了极点,偏偏朱允炆受儒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