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澈见了大喜,顾不得研究发短信的电话号码怪异,直接问导播:“你能不能打开无人机的b号操作系统?何先生说那个系统能够做气候数据采集。”
导播很惊讶:“b号操作系统?我看看……”
他在电脑上鼓捣了一会儿操作平台,惊喜地说:“果然有!我看看,这里有空气温度、湿度、甚至有坐标经纬度,阳光折射度,还有周围光线的光谱比例分析!我靠!这就是一无人自动科学数据采集仪器啊!”
“那就好,赶紧采集数据发过来。”司徒澈紧张地吩咐道,“不要耽搁时间!”
十分钟后,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发回给司徒家的那间会议室。
科学家评委们人手一份,开始科学研究。
无人机收集的数据非常庞杂,要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数据中得到有用信息,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了。
萧裔远向几个科学家评委开放了他人工智能研究的云平台,这些科学家可以直接把数据放到上面去跑程序。
因此大大缩短了研究需要的时间。
又过了十分钟,以前需要一两天才能出的分析结果出来了。
那个得过物理诺贝尔奖的评委惊讶地说:“这真是太巧合了!”
“你们看这些数据?!这种空气温度、湿度,再加上阳光折射的光谱分析,和坐标经纬度,让那个地方刚好出现了一个‘镜廊效应’!”
司徒澈困惑:“……什么是镜廊效应?”
那个物理学家评委耐心地解释说:“当你用镜子做墙,组成通道,就叫镜廊。如果你对镜子应用的巧妙,会在你的视角上出现盲点。”
“视角上的盲点是什么?就是虽然在你面前,但是你就是看不到,所以叫盲点。”
“当你把镜子按照一定角度摆放,就能让在某个角度的人看镜子的时候,出现视角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