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将本门经典尽数录入,哪怕蒙童也能随身携带,日日温读。
而且,将先贤之言录于书籍,再附上对经典的解读,只需要教授学生文字,便能让他们自行研读,不用再口口相传。
于是,百家争鸣彻底变了味。
以前都是辩驳谁家学说更高明,更实用。
高明和实用这东西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算我说不过你我也不服你的理。
但是有了典籍之后,就成了典籍数量的比拼和战斗。
别的家动辄十几本经典,几十本巨著,有些家把所有的内容凑一起,却连一本书都凑不齐,还有什么脸面跟人争。
于是,诸子百家全都掘地三尺,搜寻自家的典籍,底蕴足的还好,底蕴不够的就直接挠头了。
有才的直接提笔现场写,没才的只能抄了。
抄别人是不行的,太明显了,那就抄自己吧。
于是,各种注释、解析、序文和后记之类的书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习通对这些内容来者不拒。
虽然都是炒冷饭性质,但是架不住这些冷饭好吃啊。
与其看9102年砖家那些狗屁不通的鉴赏,还不如看砖家他祖宗的灌水。
就算灌水,人家灌的也是农夫山泉,不是洗脚水啊。
而且,习通非常鼓励这种“借题发挥”性质的文章,就跟看本章说似的。
看书发本章说是一种美德,再把本章说写成书,简直是德艺双馨,德才兼备。
诸子百家们尝到了同人的甜头,立刻疯狂动员起来,从上到下全都开始了同人创作。
写一本同人作品,祖师爷的书就能免费印一万本,自家的声望就能增加一万本,比天天打嘴皮仗有效多了。
而且,这些书除了自用,还可以对外赠予。
赠予贫苦百姓家自然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