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陈守仁是第一次见这位亲家,自然是十分隆重的招待了,温室里的新鲜蔬菜,让李成启看得一愣一愣的,直呼鬼神之力,怪哉,怪哉!
席毕之后,泡一壶红枣茶,一家人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李成启道:“这次从临川过来,还带了一些东西,可以车轱辘坏了,又遭着风雪就都放在了半路上。”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亲家带的一定不是寻常物,怕是临川百姓有所托付?”
“初六如此年轻有为,看来是因为亲家不凡呐!”李成启笑了笑道:“确实带了几样乡亲们的心意,有两件事,不得不说一下。”
陈初六倾耳道:“可是临川乡亲遇到了什么困难?”
“不是,是乡亲们向你报喜。义仓开办之后,乡亲们有钱了,官府也赚钱了,大户也赚钱了,义仓还存了不少,能修桥铺路,养活鳏寡孤独。都说奇怪,怎么凭空多出了这么多钱。”
“还有占城稻,临川百姓将这稻谷与糯米合种,发现长得又快又好。种了两季,都获丰收,现运了不少种子过来,想让贤婿将此粮种推广,也可以让其他地方的百姓,年年丰收。”
陈初六闻言倍感欣慰,这就是仓禀实而知礼节呀!
但欣慰之后,陈初六又有些担忧,回到:“义仓首获成功,值得高兴,但义仓之兴,兴在一个‘义’字,为义而聚,为义而动,故而要守住这个义字,才能守住义仓的兴。”
李成启笑着点点头:“正是如此,老夫在临川,也是让他们坚守义。少赚一点,绝不亏本就行。只可惜,这义字当头的事情,在天下推行不开,又守不长久。好在还有一个占城稻,此等良种,十年之内就可传遍天下。彼时,天下稻田增产三成,那是多少粮食?等于将天下百姓的税免去了,这就是藏富于民呀。”
陈初六听到这里,却是摇了摇头,李成启问道:“贤婿,难道不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