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好的话,就得一次性把这种‘联系’清理干净才行!”
诺亚方舟阴森森地说着骇人的话。
可算把这些小玩家们都给吓哭了。
而林新一听着听着...
真是越听越不对劲:
“喂喂,弘树...”
“你这话里问题很多啊!”
首先,从教育体制僵化联想到曰本社会僵化,所以要解决曰本整个社会僵化的问题。
这思维发散得,已经够天马行空的了。
其次...
“你要解决社会僵化的问题。”
“不就更不应该批判曰本的教育体制,反过来推崇米国的‘精英教育’吗?”
社会僵化的根本原因是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就是普通人没有上升通道。
而在东亚文化圈里,普通人唯一打破阶层固化的桎梏,找到上升通道的办法,就是...
做题,读书,学习。
用知识改变命运。
也就是被弘树批判的,不注重个性的应试教育。
而米国那套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恰恰是专门给贵族子弟准备的,是用来加剧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东亚高考只凭分数决定命运,那学生只要读书就行了。
读书能花几个钱?
而米国那套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个性”,有着各种各样的特长加分项。
比如说帆船、马术、编程、航模、机器人、极限运动、非洲公益志愿活动...
更直接一点的,还有知名校友的推荐信,捐给学校的教育献金。
除了极少数像泽田弘树一样,不用浇水就能突出的真·天才以外...
这些“个性”项目,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玩得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