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沉稳的声音配上点烟轻颤的手,就可以让观众们读懂当前角色的状态,甚至可以看到角色的内心,角色也就立起来了。
一个演员能在这两方面做好,就算不错了,而后面的“表情”更是难为人,想通过表情就传递出足够的信息,让观众明白角色当前是什么状态,心里在想什么,这就需要用心去琢磨角色,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尝试——很多导演都不敢给演员面部特写镜头,就是演员在“表情”方面不过关,真给了面部特写镜头瞬间就能让观众出戏。
西岛瑠美看到这里时愣了愣,回忆起了在制作台本时,千原凛人强调了很多关键点,要求台本中给出美千子的面部特写,明显一开始就对美千子的实力信心十足。
难怪要指名她来出演,难怪她可以享受围绕她打造剧本的特权,倒不单纯是因为师徒关系,是本身就有实力,这师徒俩真是绝配!
西岛瑠美走神了片刻,再接着往下看,发现在“意境”方面,剧评人对美千子的评价仍然很高——音、形、表情结合在一起,完美融合,这才能说演出了“意境”,观众眼中只有角色,没有演员。
换句话说,能演到这地步,就是演员的大成功了,会产生“吸睛”效果,只要角色出现在画面上,观众们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根本挪不开眼,更别提换台了,而观众不换台,那收视率就不可能降。
西岛瑠美不是导演,不怎么了解演技,但看完了剧评人的评论,觉得说得很对。
真没选错演员,真没看出来美千子那小丫头有这演技实力,也能这么敬业,对角色这么上心——能演出这效果,你说美千子没私下里尝试过上百次,反复揣摩过,她第一个不信!
难得,果然是超优秀演员!
西岛瑠美对美千子好感大增,然后又继续翻看别的剧评,发现除了赞扬美千子的演技外,对《无家可归的小孩》剧情倒没多少人提起,似乎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