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宫,洛城殿东配殿,三教珠英纂修馆。
此地与鸾台一东一西,中间隔着洛城殿主殿,虽宫中楼阁繁复,道路蜿蜒,由此及彼,也就一炷香的功夫。
纂修馆甫立,尚在磨合章程规划的草创阶段,一众大儒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拟定纲序,张昌宗虽领衔其事,挂名终审,可惜墨水不够用,并无多少话语权,不过是做些后勤备办,程序管理的日常事务,大多时候无所事事,很有些坐蜡。
一众珠英学士之中,不乏别有用心的溜须拍马之人,事无巨细向张昌宗请示,可惜这种做作,非但未能缓解他的尴尬,反倒连带那些人都遭了排挤,坚持了几日,张昌宗果断放弃,若无事由,轻易不来纂修馆。
权策晃悠过来的时候,却是不巧,张昌宗恰好在,仍是没有什么正经事,盘算着举办个珠英学士聚宴,谈论学问,饮酒赋诗,结集传世,不失为一件风雅事。
翰林学士宋之问等人赶忙附和,马屁拍得震天响,对张昌宗的提议大加赞赏,强力赞同。
麟台少监崔融,翰林院掌院学士韦处厚等人兴致缺缺,却也不便出声反对。
国子监祭酒明山宾是酷爱诗词的,颇有几分兴致,捋须道,“甚好,诗词文章,乃学问之大道,只是仅有我等,未免有所不足,权侍郎与上官昭容都是诗词圣手,又是纂修顾问,张大夫若得空,也应去敦请一番,共襄盛举”
“不劳张大夫请,我自来了”权策迈步进门,听了后半截,信口接话,“不知明祭酒有何分派?”
他满面和煦,双手笼在袖中,一派闲适从容。
“见过权侍郎”众人一同躬身施礼,包括张昌宗在内,无论官职还是爵位,他这个县公、鸾台侍郎,都是此间最高的。
“张大夫有礼了,诸位学士有礼了”权策拱手回了半礼,又看向明山宾。
“却不是下官要分派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