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圣人是不是被三相收买了?”有人反驳。
酒楼内瞬间就吵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镜都不同的角落。
对书院那位圣人,平民们都是当作神一般来看待,只是这次,有不少人产生了动摇。
……
……
镜宫之外沸沸扬扬,似乎无法吹进隔着一面镜子的宫城。
但镜宫.内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平静。
出入做事的太监宫女比起平时更为小心翼翼,对政事堂发生的事不敢当面有丝毫的讨论。
他们是镜宫最底层最卑微的人群,但也明白一个道理,圣上宽仁,但不代表十八个大总管就是吃素的。
宫中该有的规矩就得有。
据太监宫女所看到的,十八个大总管对此事漠不关心,就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但事情到底是发生了。
据说打扫政事堂那间集议室,就用了三十个小太监,三十个小太监把剩下的残骸收敛之后,就用数十桶清水冲刷,只是血腥气依然在其内弥漫。
底下的人都感到惶恐,这段日子可能会漫长而难熬,宫.内说不准会死很多很多的人。
三位丞相大人沐浴更衣之后,就上奏请罪。
因为是在他们面前出事的,而门下侍郎更是他们的下属。
三相上奏请罪,没有人感到意外。
但与三相态度不同的是,朝内一大半官员表现得很愤怒,上奏弹劾书院那位圣人。
门下侍郎孙自珍会死表面上看是因为那位圣人。
至于实情如何,那些上奏的官员并不在乎。
奏折如雪花一般纷纷扬扬落向镜宫.内城。
这样的奏折宫.内的大总管不敢截留,很快就堆满大魏天子书房的一张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