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别人如果都学会了,那他们的茶都卖不出去了。
现在别人一斤茶卖几块十几块的,他们一斤茶能卖二十几块,收入比一般的茶农高许多,当然不愿意技术外漏。
山村的夜色中,茶农的心态也不平静,起起伏伏。
然而茶王赛还是无可阻挡地到来了,这天一大早,在吕县大酒店外面,一字排开停了十几辆的中巴车,每辆车都洗得干干净净,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这是茶王赛统一坐车,为了规范管理,每车中巴车都编了号,从一号编起,车窗左上角统一贴上红色的不干胶标识,不干胶纸上写着吕县茶王赛用车几个字样,看上去颇有气势。
吕县大酒店里,从各路邀请到位的评审专家、新闻记者、有职级的嘉宾一一集结,按着通知书上的编号上了各自的车。
在这些人里,除了评审的专家教授,康瑛尤为看重的是媒体的记者,特别叮嘱参与接待的吕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要引导到位。
康瑛虽然无职无权,但是她是这次茶王赛组委会的负责人,地位超然,说的话颇有分量,正好参与引导的电视台工作人员是她打过交道的小李记者,自是沟通顺畅。
如今没有网络,没有新媒体,要把吕县这一次的茶王赛炒作出去,就靠这些媒体记者给不给力了,所以康瑛一点都不敢懈怠,按照规矩早早给了车马费和通稿。
当然,在通稿的基础上,康瑛还特别备注,希望各路媒体能够在现场多挖掘一些花絮背景,细节,多爆一些大料。
而且康瑛还让小李口头转告,若是在任务之外多发出一条相关茶王赛报道的新闻,冠山村的茶农协会还会给予200元每条的奖励。
坐在一号前导车上的《曲江日报》记者孙吴看着这张通稿不由失笑,道:
“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赛事,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通稿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