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商谈限制州牧之事,一直都没有什么思绪,就想着换个官职来取代刺史,臣去了尚书台,见到了郭嘉,对了,他还服了散,这厮与臣言语,当今庙堂与地方的官吏都太繁琐,各种交错,政治不清,不仅让百姓们忙碌,就是官吏们自己,效率也是低下...”
“简单的来说,百姓为了出县城,就要找亭长取证,找县衙,找城门曹,得要跑上六七个地方,最后才能办好,各种事情都是如此,格外的繁琐,这还极大的加重了国库的负担,养那么多的官吏,实在是艰难啊。”
“故而,若我们能简化庙堂与地方的官吏制度,能够让监察权全部在御史的手里,选择精英来入职,庙堂省下来的钱财投入进去,只怕比原先要更加的效率,更加的方便,对国对民,都是大利,郭嘉还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官职制度,陛下,你看....”
荀彧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了文书,递给了有些茫然的天子。
天子低着头看着文书的时候,荀彧又解释了起来,”让三公成为虚职,主要分以三台来施行,而三台的中心都是在陛下这里,这样一来,就不怕逆臣之类,另外,这样的效率会更快,还有,各司之间,也有了统辖的关系,不会像如今这般的杂乱,济民台,官学台,印刷台这些中立的机构,也就有人可以整合到整个官吏体系之内....“
“包括如今用不到的屯田中郎将,还有当时为了应急而设立的官吏,都可以废除,或者改变。“
看着荀彧递来的文书,听着荀彧的解释,刘熙忍不住的吸了一口冷气,你要取消三公??要取消屯田官?还要拿掉九卿手中的权力?连执金吾都要取消??你也不怕朕的老丈人活撕了你??
刘熙看着文书,目瞪口呆,咽了咽口水,说道:”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荀彧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会,只要陛下应允,臣就有办法来说服百官,让他们同意,臣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