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方年笑了:“学习多轻松,什么事情都不用管。”
接着半开玩笑半认真道:“赶明儿要是能有老板收我当研究生,校长给我开个可以一直赖着不毕业的博士生后门吧?”
“像你这样学习好的,应该不缺教授收。”杨余良莞尔。
“……”
闲聊片刻,方年主动提起正事:“校长,前沿这边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十分期待能与复旦科技园达成合作。”
杨余良并不意外:“好,具体事务你安排前沿的人去对接,复旦科技园那边我会打招呼。”
方年眨了眨眼睛:“好。”
似乎知道方年的疑虑,杨余良微笑着解释。
“这种合作谈不上要公平竞争,实际上是复旦科技园在到处跑资源,希望有资本愿意合作。
你能应承下来,也是节约他们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跟本校学生创办的企业合作,比去从国外引入资本要来得好。”
“……”
方年还真是有些许疑惑。
这种共同合作,杨余良一句话就让他的前沿插队,似乎有点走后门的意思。
虽然中午的时候温叶特地来了趟复旦,汇报了资料整理。
方年也清楚的了解到,复旦科技园希望跟资本共建的这支私募基金,在市场上并不讨喜。
至少国内资本市场毫无反应。
以至于复旦科技园方面辗转联系上了国外的资本机构。
基本确认的是东瀛一家资本企业,叫sbi,原身是软银资产管理。
但意向谈判并不顺利。
因为市场上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投资不太看好,虽然回报率可观,但风险实在太高,失败率太大太大。
不过既然都走到了这一步,杨余良似乎没必要横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