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罗宾寒暄起来。
虽然早在来之前就知道李罗宾是因为刚好有事务来申城,抽出半天时间跟方年见个面。
但方年还是关心了两句。
“这个月25号,有个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在申举办,我受邀出席,需要提前来磋商点事情。”李罗宾毫无隐瞒,坦然道。
方年笑了下:“我这算提前知道内幕消息了。”
李罗宾微笑道:“可不算保密消息。”
“……”
就着这个话题,两人聊了起来。
“刚好提起,不知方总对城市信息化的未来怎么看。”李罗宾看向方年,微笑道。
迎着李罗宾的目光,方年心里嘀咕两句。
“巧了,这题我太会了!”
“瞌睡枕头呐。”
面上平静道:“未来前景很好,我推测五到十年里会进入智慧型城市的阶段。”
“进程快慢,取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闻言,李罗宾挑了下眉,抓住重点:“方总对大数据这个领域很看好?”
“我不懂技术,按照大数据的发展方向来看,我认为会更多的服务于城市信息化。”
方年语速不快不慢,侃侃而谈。
“随着互联网进程从pc时代逐渐大规模的过渡到智能手机引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会更多的由每个个体贡献力量,这跟大数据的数据来源特性一致。”
“现在我们说城市信息化,会提起网上订购车票、移动导航等等。
在将来每一个街道探头,每一台手持设备,甚至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标记都会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成为智能城市的延伸。
我相信,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会逐渐成为现实,促进城市信息化的更快发展,及至智慧城市。”
听着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