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连城璧 > 卷一 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

卷一 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7 / 23)

愿做,那几十本旧戏,如何经得我念?一日念一本,十日就念十本了。

若迟一月出门,难道三十本戏文还不勾人家搬演不成?”那戏师父与他相处,一向知道他的记性最好,就劝绛仙夫妇把他改做。正生改了花面。

谭楚玉的记性,真是过目不忘,果然不上一个月,学会了三十多本戏文,就与藐姑出门行道。

起先学戏的时节,内有父母提防,外有先生拘管,又有许多同班朋友夹杂其中,不能够匠心匠意,说几句知情识趣的话。只说出门之后,大家都在客边,少不得同事之人,都像弟兄姊妹一般,内外也可以不分,嫌疑也可以不避,挨肩擦背的时节,要嗅嗅他的温香,摩摩他的软玉,料想不是甚么难事。

谁料戏房里面的规矩,比闺门之中更严一倍。但凡做女旦的,是人都可以调戏得,只有同班的朋友调戏不得。这个规矩,不是刘绛仙夫妇做出来的,有个做戏的鼻祖,叫做二郎神,是他立定的法度。

同班相谑,就如姊妹相奸一般,有碍于伦理。做戏的时节,任你肆意诙谐,尽情笑耍,一下了台,就要相对如宾,笑话也说不得一句。略有些暧昧之情,就犯了二郎神的忌讳,不但生意做不兴旺,连通班的人都要生起病来。

所以刘藐姑出门之后,不但有父母提防,先生拘管,连那同班的朋友都要互相纠察,见他与谭楚玉坐在一处,就不约而同都去伺察他,惟恐做些勾当出来,要连累自己,大家都担一把干系。

可怜这两个情人,只当口上加了两纸封条,连那”之乎者也”的旧话也说不得一句,只好在戏台之上借古说今,猜几个哑谜而已。

别的戏子怕的是上台,喜的是下台,上台要出力,下台好躲懒故也。独有谭楚玉与藐姑二人。喜的是上台,怕的是下台,上台好做夫妻,下台要避嫌疑故也。

这一生一旦立在场上,竟是一对玉人,那一个男子不思,那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