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用我说,太太、姑娘们都是通达文理的,进了宫殿闻着御香,还要去捧玉皇,自然是陪那皇子、皇孙了。恭喜,大喜!将来也要讨赏的。”临了是文鸳掣签,起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婆子道:“恭喜,又是要进宫的了。御柳是皇上家的柳,明年就有得瞧了。”王夫人笑道:“好是好,只是‘散入五侯家’,恐防分给藩王子弟也未可知。”老婆子说:“这也就好了,做王妃也不算委曲呢。”各人都抽过了,就谢了婆子五两银子。王夫人说:“先作劳金,待应了再重重谢罢。”
婆子欢天喜地的去了。舜华笑道:“一派胡说,理他做什么?”
王夫人说:“你不信,竟有些准的呢。”从此求签问卦,无日不闹。
到了十三那日,贾兰进来说:“这小钰竟有些发起疯来了。
亏了我闻得两个使臣从倭国回京,不曾面圣,住在公馆。我就去看望他们,他二人告我道:‘大元帅有奏折二封,交我们转奏。一是讲倭国王畏罪,情愿率同妻子来朝,就请问班师的日期。没甚要紧的。这一折是与万岁爷争婚的话,有些关碍。晚辈正在为难,请大王爷瞧瞧,定个主意。’我拆开瞧时,竟说自幼与林姑娘联姻,如今闻已考选入宫,册为皇子正妃。臣空与国家出力一番,得了王爵,失了原配。誓将披剃入山,所有一切恩命,无福消受,概行交还,等语,十分忿忿不平。我惊了一身冷汗,连忙求着使臣不用呈奏。一面写了一封信,说明舜妹妹不去与考,折子已经留下,往后切莫冒失惹祸。就央兵部差了二员差官,连日连夜八百里赶往军营投递。又怕随后又有续奏,遍托宫门上接折太监,凡有平海王奏折,先送我府里瞧过才递。已经各各应允,可以放心了。”宝钗道:“这乱子却不小,幸喜家运还好,没闹出来,造化,造化。”王夫人道:“这全亏了舜丫头,若是考取了,真有些难开交哩。”宝钗道:“我也十分感激他。”李纨说:“这话且丢开,究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