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的佳作,小女捧诵了,十分欣羡。欲要奉和,又恐于礼有碍。欲置之而不答,又恐不顺人情。老身再三怂恿,方才和了花爷三首在此。”因叫侍女送上,道:“花爷请看,便知淑人之意。”花天荷听见和了三首之言,早先暗惊,道:“怎顷刻之间,早和了三首!如此敏捷,不知作何娇语?”及接到手展开一看,只见上写:
其一道:
好逑谁不愿,属想未为痴。
但既思双美,缘何惜半丝。
岂真无耳目,还是薄花枝?
美玉遭遗弃,百年甘韫斯。
其二道:
堕甑既已破,何须复顾之?
似非人说谎,都是自生疑。
心迹虽能昧,神灵应不虚。
一欺遭辱甚,安忍再三欺。
其三道:
垂青分美恶,辨白乱公私。
横倚金银气,侵凌草木姿。
挂弓宜及早,归吉不嫌迟。
本不当酬和,难辜绝妙词。
花天荷看了一遍,不觉狂喜起来,道:“怎淑人有如此敏捷诗才!”再看一遍,又不觉狂喜起来,道:“怎淑人有如此风雅诗才!既和得韵脚清真、又和得情词双美。读一过,既令我花栋抱惭,又令我花栋生感。我花栋四海求凰,以为必不可得,今既遇此绝代佳人,又蓝桥有约,乃多疑多虑、自作之孽,以致乖张不能和合,则我花栋空具须眉,生不如死矣!”因朝着杨夫人又深深一拜,道:“此事要求老伯母垂慈,救花栋之命!”杨夫人见了,慌忙扶起道:“花爷请尊重,这都在我老身身上。”柳青云因亦劝道:“天荷兄不必如此着急,你不见和诗中‘归吉不嫌迟’,岂不又开一线乎?且去散散,不要过于匆匆,有伤大体,使人看见不雅。”花天荷没奈何,只得袖了和诗,随柳青云出来。到了书房中,只是长吁短叹,看一回和诗,又顿足追悔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