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杨氏新学初显露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杨氏新学初显露(2 / 4)

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宋仁宗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始以东京开封锡庆院兴办大学,招收内舍生两百人,采用胡瑗的湖学法制订“太学令”。

宋神宗赵顼时,扩建太学,增加学生名额达两千四百人,设八十斋,并重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

到了宋徽宗赵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时宰相蔡京一力废除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太学在如今正式达到极盛时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庙堂上,做官的都是这群人。蔡京的改革,也让太学内涌入大量的平民子弟,这些人家中没有固定先生,多是私塾出身,大多都是杨霖的拥趸。

太学门前,两派学生横眉冷对,互不相让。

其中一些是老太学的学子,他们亲身经历过杨霖凶残的时期,新状元骑殴陈朝老是太学生永远的痛。

另外一些,则是新晋的太学生,他们在汴梁之外就是天天听杨霖的赞歌。

更有甚者,他们的启蒙先生,很多都是收钱办事的主。

殷慕鸿拿到经费之后,左思右想,只有私塾先生缺钱而且穷酸,会写诗难夸人,所以大力招募这些人,利用万岁营的流动性,发展了很多教书先生作为宣传工具。

这些人教出来的学生,天生就对杨少宰抱着几分亲近之意。

新入学的士字,竟然要请杨霖那厮来太学讲课,对老学子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一群人堵在门口抗议,要给杨霖一个下马威,将他拦在门外。

另一派针锋相对,当即组织起来要保护少宰。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不一会几百人衣着大红袍子,纵马而来。

众人到了太学门前,纷纷下马,簇拥着身后的杨霖出来,来到太学门前。

万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