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再也没有遇上合眼合价儿的东西。
眼见着快中午了,地摊区的人开始渐渐少了。在地摊区边缘的一个摊子上,一个黑黝黝的小伙儿,开始吃饭了都。一手攥着个抹了老干妈辣酱的大馒头,一手端着碗牛肉汤,吃得那叫一个香,看得余耀都有点儿饿了。
在这个摊子前缓了几步,余耀发现了一件东西。
一件青花大笔筒,里面杵着两支老的竹制笔管,笔毫基本都秃了。
另外,还有一根深绿色的和笔管差不多长的锥形器,有点儿青石的感觉。
主体四棱,一端是缩小的榫头状,还穿了小孔;另一端在笔筒底部,看不到,但根据四棱的收敛弧度,应该是个“尖儿”。这很像一根加粗加大的带棱的缝衣针。
“耽误你吃饭了啊!”余耀蹲下身来。沈歌一看余耀停了,便也停了步,不过她没蹲下,循着余耀的目光看了看笔筒。
“不耽误不耽误。”小伙儿放下汤碗,一手仍拿着馒头,“看上什么了?”
余耀指了指笔筒。
小伙儿点点头,“自己拿着看吧,我手上有油。”说着又啃了一口馒头。
余耀小心端起笔筒,不过并没有取走里面的东西,而是一手把住笔筒,一手扶住里面的笔管和锥形玉件,看了几眼之后,又翻底看了看,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
这个青花笔筒的画片,是江边数人钓鱼的场景。
“怎么卖?”余耀接着问了一句。
“笔筒和里面的东西可不是一起的啊!”小伙儿先解释了一句,而后才道,“这笔筒仿得不错,给三千块钱吧!”
此言一出,余耀不仅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这不是真康熙,但他是买家;可这小伙儿自己居然直接说“仿得不错”,这很出乎他的意料。哪有卖家主动说自己的东西是仿品的呢?
小伙儿看了看余耀,居然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