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个太奶奶!人哪,有时候惯性思维能带一辈子。”老周道,“还是那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他不带这个财运,那就没辙。”
濮杰嘿嘿笑道,“你最近运气不赖啊,先是崇祯官窑笔筒,又是赵公明铜像。走一个!”
余耀苦笑,这哪里是什么运气?就像那句话一样,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是缺少古玩真品,而是缺少真正的眼力啊。
要搁以前,他怎么会不经意地看一眼,就能发现是明代的精品铜像呢?
第二天上午,余耀在店里收拾了一番,把看不上眼的东西和“工艺品”,全部整了出来,打算打包低价卖出去。这样的东西,现在在他眼里,有碍观瞻。
不过,格古斋原来也没多少好东西,这一打包,货架空了大半。
折腾了一上午,余耀累够呛,中午小憩了一会儿,下午泡了壶茶,在店里喝着。
喝不多会儿,格古斋的门开了,推门进来一个男子。他带了一顶棒球帽,帽沿压得很低,穿着一件条纹立领夹克,手里提着个硬皮塑料袋,里面好像是个鞋盒子。
余耀起身,“你好。”
男子抬头,戴着个黑框眼镜,胡子拉碴,看着有个三十来岁,“老板,收东西么?”
声音有点儿公鸭嗓的感觉,不怎么好听。
“开门做生意,有合适的当然收。请坐!”余耀伸手往八仙桌旁一让,又拿起一个茶杯,给他倒了杯茶。
“谢谢。”男子笑了笑,拍了拍塑料袋,“出来匆忙,有个鞋盒和包装袋空着,就放里面了。”
余耀跟着笑笑,将茶杯往边上推了推,“这又不是送礼,包装无所谓。”
男子顺势将东西放到八仙桌上,“老板有见识。贵姓?”
“免贵姓余,你呢?”
“我姓李。我还有点儿事儿,您先看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