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谣,传谣式辟谣,辟谣式传谣……最后真假难辨。想要混淆视线、污染真相,办法实在太多了。张近山也看过太多事情在长达数年后水落石出,然而真相无人问津,流言早已成了“真相”根深蒂固。
现在他们的团队竭尽全力,各方配合,终于抓到了黑客,也掌握了证据,但这还不够。如果不能把听信谣言的100个人,拉回来半数以上,韩觉他们就会陷入被动。那些盼望着韩觉倒下的同行们,绝对会浑水摸鱼、煽风点火、落井下石,带头质疑黑客是假的,是替罪羊。
因此需要一个时机。一个能把最初听信了谣言的人,重新把视线投过来,然后一锤定音的时机。但这个时机在短时间内显然并不好找。
在【我也是】的浪潮下,几乎每天都有新鲜的八卦。韩觉在其中话题性最大,但人们的精力也很有限,一个瓜反复吃会吃腻的。尽管韩觉的《黑镜》、王庆均的发言、网友针对黑客的疑点,都拉回了一些理性的关注,并且让一些喷子感觉自己遭到了冒犯,但一个星期后,除了最坚韧不拔的韩黑,路人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关注了其他事。哪怕韩觉这件事的受害人是个未成年。一个至今不知身在何处的无名受害人,终究比不过在屏幕前大肆讨要说法的明星受害者。
就在张近山思索如何制作出那个时机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口突然有人叫他:
“张经理。”
张近山和秦晓彤转头看过去,看到一位职员正站在敞开的办公室门外。
“怎么了?”张近山面色一肃,让职员进来。他认得全工作室的每个职员,知道走进来的这个职员是负责网络舆情监测的,最近这些日子,一旦网上那些针对韩觉的小道消息、虚假造谣转发数超过了500,都是这位职员过来汇报的。此时职员过来,一定是网上又出现了针对韩觉的负面报道或者消息。
职员拿着平板电脑走进来,匆匆跟秦晓彤问了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