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学子,有人一举成了官吏,有人却只能默默离开这个舞台,有人喜有人悲。
正在书院里扫地的上官仪看到两队官吏朝自己走来,躬身行礼。
其中一队吏部的官员来到上官仪面前看着他说道,“你就是上官仪?”
“正是在下。”上官仪躬身回答。
“很好。”吏部官员拿出一套官服说道,“恭喜了,你从现在起就是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大学士。”
上官仪看着官服眼神火热。
另一边正在看书的裴行俭面前也站着一队官吏,来人问道:“敢问是裴行俭?”
“正是小子。”裴行俭回答。
吏部官员递上官服,“陛下很看中你的文采,写的一手好文章,陛下有旨封长安令!”
裴行俭久久不能说话。
科举结束,顾青也得到了消息,上官仪成了弘文馆学士,裴行俭成了长安令。
裴行俭还没上任,朝会就炸开了锅,裴行俭年纪轻轻就坐上了长安令,实在不妥当!对于李二这个决策,朝中言官纷纷谏言要李二收回成命,而李二也没有明确表态。
这件事在朝中掀起了波澜,甚至有人说是裴行俭舞弊!这次科举的监考官就有许敬宗也是书院的人,书院编修与书院学子相互舞弊,事情风波一浪盖过一浪。
听到消息的顾青完全不在意,对着矮子说着,“你告诉和尚,让他什么都别做。”
矮子又疑惑道,“就什么都不做?”
“没错!”顾青点头,“科举试题许敬宗根本碰不到,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次舞弊不过是空穴来风,清者自清,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是这是宫里那位坐上皇位以来的第一次科举。”矮子又说道,“如今风声这么大,我就怕宫里的那位会革了裴行俭的官位再收押,来以正试听。”
“你觉得宫里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