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口气道:“赶紧去上药!”
王景弘不动,待朱棣摆了摆手,才缓步出去了。
徐英一低头看见地上的邸报,扫了眼才明白原因。不自禁地也心烦意乱,在朱棣旁边的椅子坐下,默默无言。
这时脚步声响,马三宝匆匆进来,叫道:“王爷!”见徐英也在,一愣停住。
徐英淡淡地道:“王爷已经知道了。说吧”。
马三宝顾不上多想,禀告道:“宫里才来的消息,太祖遗命宜宁公主去圣感塔,看守舍利,诵经忏悔当日太祖擅迎舍利之过。最后太后将公主贬为庶人,如今已去天禧寺的圣感塔里了”。
徐英先松了口气:“谢天谢地”。
朱棣却愣在那里。圣感塔里?想起在宁王府,三个人的约定。想起送她出北平,临别时的话语:“一起看圣感塔。”
这一切,难道真的是冥冥中的天意?还是慧光老和尚说的“劫”?
那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朱棣沉思不语。
良久,朱棣吩咐道:“备纸笔!”马三宝摸不着头脑,二话不说迅速摆好了笔墨纸砚。
朱棣在案前坐下,想了想,提笔疾书:
“臣棣泣血而奏:自皇考驾崩,棣无日不哀痛伤嗟,笔墨陈之不能尽也。加复少因北征,途路遐遥,身力疲竭,顷年以来,更增衰弱,顾阴视景,能复几何!念念在心者,惟皇考之陵未谒,望乞圣诏进京谒孝陵即归藩。臣棣顿首再拜”。
原来是写给朱允炆的奏章,意思是父皇驾崩了我伤心得不得了,原来北征就身体不好,这下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请你下旨让我进京谒陵,我拜完了就回北平。
写得很谦卑,完全是对待皇帝的语气。不,比原来写给朱元璋的奏折要恭敬得多。马三宝在旁磨墨,一眼扫过,不知怎么一阵心酸。
徐英看着,想说话,终于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