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矣。”施施然还了一礼。
###
事实上诚如杨劭的长史所料,虽不中亦不远矣,谢显提的议,正合了永平帝的心思,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如果说之前永平帝大有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胸襟,这一回掉湖里就把这胸襟给淹不说没了,至少关上了一大半。
由不得他不多想,他能在庶人王氏和废太子手下活下来就不易,还登上九五至尊之位,蹦哒没两天就有人冲皇嗣下手,皇嗣这事还没过去呢,他又淹湖里了。
让他相信这事儿不是意外?
闹呢?
永平帝并不相信谢显调查出来的结果,就像谢显之前说的,只怕有心人想使坏就准备好了后招,又怎么可能让他查出些蛛丝马迹?
查不出来才更有问题啊。
又是侯玉调查的,又是侯玉起刺参的谢显,这个侯玉还出身江夏王府——当然杨劭也出自江夏王府,但杨劭又不一样,没有他冒死在废人王氏弑君造反之迹逃出宫给谢显报信,以后这些都不存在,也没有他登基为帝。
谢显为萧宝信遮掩的借口,永平帝信的实实的。
在他眼里杨劭就是有滔天之功的人。
这样的人怎么会和江夏王同流合污,如果他是江夏王的人,当初也不会倒向他,没必要,直接把废太子干死,江夏王自己登基就是。
所以永平帝容不下的,就是侯玉。
谢显不把他发配到穷乡僻壤当县长,他还想找个理由把侯玉给治个罪远远流放出去呢,可以说谢显参的及时正中了永平帝下怀。
并且因为同为‘受害者’,永平帝待萧皇后只比以前更回温柔体贴,倒是着实令帝后的感情进了一步,可说的话也更多。
事实上也只能和萧皇后说。
总不好和几个嫌疑人说,朕不只怀疑你们不知哪个的家人向皇后下手,还怀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