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半是借款,不管谁借款,都要付利息,如果再加上铁路的维护成本,仔细算算,每年能盈余二三十万两,就已经很不错了。
搞不好都会赔钱!
这段时间,有人就拿了户部的收支清单,跑来告状了。
他们说修铁路大而无当,花费巨大,可收入很少。朝廷操心费力,不惜耗费巨资,却落了不赚不赔的结果,实在是不划算。
甚至有人干脆建议不要再修铁路了,即便要修,也要交给商人,唯有如此,才能降低成本……
“陛下,这些论调……您信吗?”
朱棣哼了一声,气得把碗里的酒都顿了出来。
“当朕是三岁孩子吗?会相信这些无稽之谈!朕要是像他们这般鼠目寸光,干脆就不要当这个皇帝好了!”
铁路本身投入巨大,维护成本高昂,要想赚钱,的确很困难。可若是把眼光放开,就会发现修铁路简直赚大了。
别的不说,光是去年,京师的商税就增加了三成,另外应天和山东等地的岁入都是大大提升,保守估计,也有一千万两。
千万两的税收,背后是亿万两的商品贸易额度……换句话说,大明每年新创造的财富,就已经超出了铁路投入。
这还是其次的,过去南方和北方,有着巨大的差别,方言不同,饮食不同,文化心理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可是随着铁路畅通之后,南北物资人员的交流,几何倍数增加,迅速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就像徐妙锦这样,不断在南北跑,采购货物的人,也不再少数。
而且之前困扰朝廷的一件事,也随之解决了。那就是报纸的问题!
前面也提到过,柳淳希望把舆论大权都收到朝廷手里,但是落后的信息传递却成了最大的麻烦。
可现在有了铁路之后,大明第一次产生了覆盖全国的大报……至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