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25章 死谏

第225章 死谏(3 / 5)

,地基下沉,偌大的皇宫,已经不再难全。尤其是皇宫北低南高,不利君父。朕决议迁都,尔等以为如何啊?”

如果说之前的迁都,是老朱的愿望,经过这次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不容置喙。

朱元璋的道理很有说服力,天子在北,百官在南,天子接受百官朝贺,理所当然。可若是北边地基塌陷,变得北低南高,岂不是臣子比君父还高?

这样会极大地破坏风水局,对君父不利。

有人或许要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或者把皇城迁到金陵的另外方位……以目前的工程手段,柳淳是很不乐观的。

在松软的土地上施工,需要在下面打入一个混凝土的底座,托住上面的建筑,才能万无一失。

显然,这不是大明朝能做出来的超级工程。

向别处搬迁,那难度就更大了。

这些年,金陵的土地都被占用了,城里城外,到处都是人。

皇宫可不是三间房那么大的地方。里面包括二十四衙门,还有那么多的太监宫女,至少要征用五分之一的金陵,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还不如干脆换个新的都城,一切重头开始呢!

所以这次的变故,更加坚定了老朱迁都的心思。

“既然你们没有意见,那朕就说说。有人提议迁都北平,这是朕最不喜欢的方案。北平乃是故元都城,朕恢复华夏衣冠,尤其是继续在前朝故都当皇帝?所以朕的意思,是从汉唐的都城当中,选择一处,作为大明的都城,你们都说说吧。”

老朱等于提前告诉柳淳,你小子别多嘴了,朕不听!

柳淳只能低头不语。

在场不乏反对迁都的大臣,有人就想挺身而出,跟皇帝据理力争。

没错,大明朝有骨头的臣子,还是有的。

这些人集中在都察院和通政司,可当他们要站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地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